7月2日小记:

1.Coinbase 只有 1 万刀的理财额度了,大家记得调整,最近没有很好的矿,AO 最近一直低于 6%,我撤了资金,比较安全的矿大约 6%-7% 左右,比如 Morpho,我也拿了一小部分资金参与 StandX 的挖矿,不过挖的积分将来到底能有多少不好说,但我预计应该有 10%?

现在资金不太多的用户,还是建议参与币安钱包的 SEI 挖矿,显示可以挖到 7 月 26 日,我有一种预感,SEI 的活动还会继续。

2.最近听了孟岩老师之前的一期播客《鱼不存在》,太精彩了,我在内蒙古陪女儿睡觉的时候听的,越听越清醒,越听越活跃,惊叹于故事的跌宕起伏,不断的翻转,孟岩老师讲得也很生动,真的是盛宴,有时候觉得,听觉的冲击会超过视觉的冲击,因为听故事的时候想象力会打得更开。

这两天把《鱼不存在》看完了,这本书看起来像是斯坦福首任校长大卫·斯塔尔·乔丹的传记,其实更像是作者 Lulu Miller 的传记,她借着乔丹与混沌对抗的故事疗愈自己对“无序”的恐惧,所以这是“双重传记”,看乔丹的一生,最让我警醒的是,乔丹的杰出和暴行竟然源自同一套信念体系,如果人不能在不同处境中审视自己的信念,很可能会像乔丹一样,最终为臭名昭著的“优生学”呐喊。其中优生学指的是有些人是下等人,应该天生被绝育,美国那段为下等人绝育的历史还真的挺触目惊心的。

3.最近女儿有个英语集训,主要练习英文阅读和写作,最近和她一起朗读课文的时候,我有一个感触,她的知识面不够,所以有些文章理解的有点困难,我开始反思,有时候我会觉得有些事情孩子不懂,就不会和她们讲,其实这是多余的担心,每天我身边发生的事情,我正在做的事情,都可以和她讲讲,她会越来越懂,以及,可能一定会对她的阅读有帮助。

4.最近推动两位朋友开始写作,并且开通了公众号,看起来他们是有收获的,继续鼓励别人写作,如果你也正在写作,不妨把你的文章转发给我,交个朋友。

7月3日小记:

1.今天花了一些时间,解决了一些网站的 ssl 问题,以及一些零碎 bug等,都是几个老项目,当时没有做好文档,导致现在修复的过程非常痛苦……幸亏有 AI,扔给他竟然也帮我解决了。回看这么多年,虽然我已经很注意事事要做记录,但是仍然有很多需要记录但没做记录,导致后面要花成倍的时间回忆,有时候真想把自己吊起来……

2.老婆的表妹高考结束,主要报考了上海的学校,那她暑假该做些什么呢?万维钢老师建议这个时间认真读一本英文原版书,很好的建议,现在有 AI,读一本英文原版书容易太多;我建议她考个雅思吧……这段时间把英语搞搞好,大学期间学英语就轻松点,无论将来继续走学术考研,或者出来工作,英语都是基础。

这几天在思考,我如果是大一新生,我要做什么?我要学什么?学历的价值看起来越来越低,但是学习的价值却越来越高,因为有了 AI 之后,学习的效率高了太多,个性化学习成为了可能,所以学习的人和混日子的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。如果能再去读一次大学,我还挺兴奋的,所以我准备了一些的书籍、专栏、播客之类的要推荐给表妹,希望不要给她很大压力。

7月7日小记:

1.在第二次去新西兰的时候,会发现第一次去新西兰后整理的文档非常有用,比如要带什么东西,要注意什么等等,但是如果我当时没有想着给别人分享,我整理的意愿就很低,也就不会有这次的便捷,所以做记录如何强调都不过分。做记录,做记录,做记录。

另外,整理东西是非常耗时耗精力的事情,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列清单,无论是出差还是旅行,整理好清单,每次出门前按着清单核对,这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因为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整理物品的。

2.在一个群体当中,如果要发言或者分享,第一个准则应该是“短”,越短越好,如果你特别受欢迎或者大家特别邀请你多讲点,你再多讲一点。

不过现实是,我们会遇到很多人,不顾身边人的感受,一直自己讲,不管别人听不听都一直讲,哎,我这种情况遇到的太多了,所以很多场合不得不限制分享时间,有时候我做主持的时候就硬着头皮打断别人,人和人聊天沟通,不就是要多花一点注意力在对方的身上吗?

不过,我最近读了一个研究报告才了解到,很多人敏感度极低,他们是无法感知到别人已经对自己的发言非常“愁烦”,以至于不能进行调整,所以外部给一些提醒是应该的,这让我多少释怀一些。

我们群里的伙伴都是成长型人格,在这件事情上,可以反省一下自己,如果发现自己很不敏感,可以去问问身边人的真实反馈,如果有这样的问题,就调整调整。

7月8日小记:

1.今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 Claude Code 进行编程,真正的 Vibe 编程,非常舒爽。如果你要实现一个功能,除了直接上来就进行 Vibe 编程,其实最好先找一找有没有好的开源解决方案,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开源项目进行一些修改和定制,这会节省很多时间。

这是我最近几天的经验,不一定所有项目都自己手搓。

2.李笑来老师 AI 使用两大技巧,非常认同。第一,递归学习法,让Google 教你学习如何用 Google,让 AI 工具教你学习如何用 AI 工具;第二,用最贵的模型。

3.最近要去新西兰,做了几件事情:

– 整理了一下去年认识的朋友,好多都忘记了名字,又熟悉了一遍,但还是忘记了几位朋友的名字,因为没做记录;

– 查看了一下去年参加的 Church 的 Service(这个不方便写中文)情况,熟悉了一下他们最近的录播视频;

– 熟悉了一些可能用到的英文,最近突击一下英文,英语学习别担心学的不够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;

4.最近我女儿参加了一个英文的阅读和写作班,我每天陪伴她学习,前几天注重复习,主要重复朗读每天的两篇文章,这几天注重预习,提前阅读每天要学的两篇文章,你猜哪个效果更好呢?

对我女儿的情况,“预习”的效果更好,想起来之前请教导师大哥,他说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,可以多预习,不用太担心因为学过一遍而导致索然无味,因为一次学习吸收不够,多学一次效果更好。而且,因为预习了学习的内容,我女儿在课上的讨论表现更积极一些。

我是比较能专注的人,所以我不太喜欢预习,因为重复学一遍会导致走神,但是人和人确实不一样。

7月10日小记:

1.今日出发去新西兰,有个小插曲,我 4 月份就在 apex 上定了一个中型的 SUV,每天折合人民币超过 300 元,昨天一个刚要订车的兄弟说只需要 200 元左右,我去看了一下果然如此,竟然降价超过 1/3,哈哈,我想先取消之前的订单,再定一个新的订单,这次选了一个大一点的 SUV,因为取消有手续费,所以需要发邮件,使用 ChatGPT 写了一封专业的取消信,但是等了大半天没人回复,怎么办?

今天早晨我直接打电话过去,和客服沟通后,最后竟然免费给我取消了之前的订单,节省 200 纽币,开心,用英语解决了一个问题。

2.最近使用 Claude Code 有一个状况,20 刀每个月的 Token 额度我不太够啊,最近每天都出现限制,所以我决定在 App Store 上修改订阅计划为 125 刀,也可以选择每个月 200+刀(额度更高),但是这有一个问题,我需要再等一个月才能用新计划,有点难受。

所以如果你打算长期使用 Claude Code ,建议直接搞个 125 刀或者 250 刀的订阅。

3.全家出行,最重要不是将每一个细节都安排得尽善尽美,而是拥有一种共同面对一切可能状况的心态——不抱怨,彼此支持。

这句话的灵感来源于张老师的一段话:他不担心他年老的时候,不是因为他可以掌控好年老后的每一个环节,而是他已经学会看淡每一个环节,坦然面对。

7月13日小记:

1.今天我有一个很大的收获,在和一些老朋友见面之后,我意识到我应该记录更详细的日记,每天见了什么人,发生了什么事,我有什么思考,这些内容在需要的时候价值可以无限大。

所以今天我仔细地整理了一下发生的事情,确实很有收获。

2.这次来新西兰我每天让我女儿用英文写日记,执行了两天效果不错,现在有了豆包这样的工具,首先多了一个可以问任何问题的老师,其次日记写完后,这位老师马上可以给出“优质反馈”,效果很不错。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写英语作文很难提升,其实就是优质的反馈太少或者太不及时。

如果有了 AI 还写不好作文,只能说明我们故意不想写好。

3.今天因为去 Church 的缘故,说了很多英文,发现还是有很多事情表达不清楚,不会拐弯去解释,仍然需要多练习,不过今天有一个大姐夸我英语相比去年有进步,哈哈,感恩。

4.明天女儿开学,充满期待的一天,晚安。

7月17日小记:

1.昨天有机会参加了一个活动,其中一个是仪式,一个是圆桌学习,在仪式环节,每个人说话很快,专有名词有点多,真听不懂啊,不过后面圆桌学习的环节可以听懂大部分。

我在新西兰这认识了不少过来的华人朋友,但是他们的英语差别其实很大,所以在国外如果不努力拓展去使用英文,英文一样很难学好。

今天早晨送我小女儿去托班,和一个华人老师沟通了一会,她说她已经在这工作很多年,但是每天仍然学习英语,努力和 Native speakers 看齐,真厉害的一个大姐。

现在有了大模型工具,更方便查词,我去 PAK’nSAVE 超市查了很多词,以前用词典查的时候有些理解不深,但是用豆包可以解释的非常清楚。

2.昨天和几个兄弟一起吃饭,分享了几个身边人的经历,总体结论是如果在中国生活,银行卡里不要放太多钱,如果不是为了做 IP 自媒体获取影响力,那就低调生活。

3.吴军老师关于朋友有一个很好的解释:

> 什么人算是朋友呢?举个例子,假如很不幸,你和你的配偶突然离世了,我说的是假如。此时,你的孩子还小。这时候,你是否愿意让某个人做你孩子的监护人和财产的管理者,等到你孩子成年以后,由他把财产交回到你孩子手里?如果你愿意让某个人做这件事,而他也愿意接下这个重托,他绝对是你的朋友。事实上,在美国和英国,很多家庭,特别是超级有钱的家庭,指定的顺位监护人,不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,或者什么亲戚,而是一位朋友。

这个定义很好,帮助让我分辨哪些是朋友,然后花更多的时间给朋友。

4.行情继续大涨,按照历史的数据,如果小 E 继续涨,山寨季就会跟着启动。

7月17日小记 2:

1.刚才我重复了一件事情,更详细的记录,不做审视的做记录,记录如下:我今天上午做了什么,下午做了什么,见了什么人,他和我说了什么话,我对他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,有什么收获,看了什么书,记录了什么金句,对我又什么帮助,看了什么文章,有什么收获,我和妻子有什么对话,有什么思考……

我不给自己很多的限制,我只是想完整记录,然后我就越写越多。写完之后,我回过头看我写的内容,我认为价值很大,一方面这些详细的记录让我之后可以更好的复盘;另一方面,我在这些记录中找到了一些闪光点,而这些闪光点可能靠我脑子是没办法想出来,这些闪光点都是在我写的时候跳出来的。

我再一次了解到了“完整记录”的好处,真的太神奇了,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,一定要和大家分享一下,你们一定要去感受下。

7月21日小记:

1.一次外语的使用,最理想的结果是触发一次更深入的外语学习,这样就会推动语言学习正循环,越使用越能发现不懂的地方,然后越学越可以熟练使用。

另外,在国外出现一些状况,其实都是学英语的机会,比如车胎需要打气,邻居突然邀请你去他们家,老师需要和你沟通孩子的情况,把握住这些机会,做一些准备,这都是沉浸式学习的好机会。

2.新西兰这边开车导航不太好用,主要是我们被中国的导航惯坏了,最近我找到了一个不会开错路的方法,“关注路标”,根据导航的显示去寻找对应的道路或者出口情况,就不会出错。另外,最近只使用苹果导航,不使用Google 导航了。

3.周六有机会邀请一起来新西兰插班的家庭去一个当地朋友家里聚餐,难得的机会相聚,聚会上我分享了以后生活的打算,以及我之后要把我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哪里,难得的契机和朋友们分享我的信仰。

来了新西兰之后认识了很多人,看了他们的生活方式,询问了他们的理想,都给我很多激励,这个世界很大,多看看别人怎么生活,我们也有很多可能性。

7月24日小记:

1.昨天周三继续参加了一个学习,需要用英语沟通,首先我针对学习的材料进行提前准备,尽量把材料做到滚瓜烂熟,然后和 ChatGPT 语音沟通,让他针对材料提问,然后我回答,然后帮我 refine 改善我的回答,就这样聊了很久。

整体来说,输出量如果不够,就会磕磕巴巴,但是输出量大了之后就会有一些词自动跳出来,会顺畅一些。

不过在真正交流的时候还是不容易,有一个新加坡大姐有一些口音,以及讲得太快,是真听不懂,别人哈哈大笑,我听不懂只能尴尬的傻笑。

怎么办呢?怎么办呢?

只能多练,努力创造可以注意力集中使用英语的场景。

我可以理解老外磕磕巴巴说中文,也能听懂有口音的普通话,那是因为我对普通话足够熟悉,另外,我更容易听懂中国人说英语,即使他讲得很快很流畅,这也是因为我对中国人说英语的发音更熟悉,所以英语口音不应该成为问题,也不能排斥有口音的英文,而是更要去熟悉新加坡英语,印度英语什么的,毕竟很多人讲英文都有口音。

2.持续每天做”不发表”的完整记录,意义非凡,每天做起来没有期待所以没有压力,只是记录,思考。

7月26日小记:

1.我最近又成长了,起因是遇到一些问题,然后尝试自己解决问题,但没有解决,所以请教朋友,请教导师,然后今天早晨起床后,难得有豁然开朗的感觉。

能有这样的收获的关键是,不逃避问题,不怕请教别人,有些问题就是很难自己解决,请教别人不丢人。群里已经有 3 位伙伴给我反馈,因为看到我经常请教导师,所以他们也寻找到了自己的导师,有一位伙伴找到了多位导师,感恩。

2.最近了解到我女儿上课分小组的情况,她会和中国插班的几个孩子在一起,所以昨天我去找了老师,明确提出希望让我女儿加入别的小组,交一些外国的朋友,关于孩子教育上,不能太担心打扰老师,我以前就是担心给老师添麻烦,但其实想多了,在正常的需要上,要和老师经常沟通,你自己看重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老师的态度。

推荐一个得到的课程,沈祖芸老师的《小学生家长必修课》,这种课真接地气啊。

3.昨天出去溜达,看到马路上有一只漂亮的猫咪,和它打了招呼就一直跟着我们回家,晚上的时候也没有离开,今天早晨还在,可能它爱上了我家,哈哈。